鼎足而立意思

「鼎足而立」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原意是指像鼎的三隻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對峙或三方面並立。後來這個成語也引申為形容三個實力相當的人或勢力並立,互相制衡,形成一種穩定的局面。

這個成語的典故來源於戰國時期,當時秦國強大,其他六國為了抗衡秦國,常常聯合起來。有一次,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想要聯合楚國和魏國共同對抗秦國,於是他派出了三個能言善辯的門客分別前往楚國和魏國進行遊說。這三個門客就像是鼎的三隻腳,各自代表一個國家,形成了三方聯盟,共同對抗秦國。

後來,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三個人才或者三個勢力相互抗衡,形成了穩定的局面。比如,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就是「鼎足而立」的一個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