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意思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稱為無形文化遺產,是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在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中提出的概念。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不具有有形物質形式的活態文化傳統、習俗、節慶、口述文學、表演藝術、傳統手工藝技能等,它們是某個社區、群體或民族的文化認同和創意智慧的體現,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這些遺產通常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包括:

  1. 傳統節慶、儀式和習俗;
  2. 表演藝術,如戲劇、音樂、舞蹈和傳統體育;
  3. 口述文學和傳統故事;
  4. 傳統手工藝技能和設計;
  5. 傳統醫學和療法;
  6. 飲食文化;
  7. 語言和文字;
  8. 其他與社區生活密切相關的無形文化表現形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對於維護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交流和增進人類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義。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旨在提高公眾對這些遺產的認識,並促進其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