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古文意思

"而已"在古文中的意思通常是「罷了」、「而已矣」,表示結束或限定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而已」、「罷了」。它常用來表示輕微的轉折或限制,說明某種情況或狀態只是如此,沒有更多的內容或發展。

例如,在《論語·述而》中,孔子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裡的「而已」表示孔子認為自己無法完全達到這三個標準,只是如此而已。

又如,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羽在垓下之圍中的情況:「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這裡的「而已」表示項羽在悲歌中的感慨,即他的力量雖然蓋世,但時運不濟,只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