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性是什麼意思

"稟性" 一詞源於中國古代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它指的是一個人生來就具有的本性、天性或天賦的性情。在儒家經典中,如《論語》和《孟子》,常常討論到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這就是對稟性的探討。

在傳統的解釋中,"稟" 字有承受、接受的意思,而 "性" 則指的是人的本性、天性。因此,"稟性" 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從上天或自然界所獲得的、與生俱來的性格特點或行為傾向。這些特點可能包括智慧、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被認為是個人無法選擇和改變的。

在現代漢語中,"稟性" 一詞的使用已經不太常見,但在一些文言文或古典文學作品中,仍然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在這些作品中,"稟性" 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本質特點,或者用來解釋一個人的行為和性格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