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體文是什麼意思

駢體文,又稱為駢文或對偶文,是一種中國古代的文學體裁,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盛行於唐代。駢體文以對偶修辭為主要特點,即在語句中使用意義相對、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語或句子,形成整齊對稱的美感。

駢體文的特點包括:

  1. 對偶:語句中常使用對偶修辭,如「青山對白水」、「春花對秋月」。
  2. 聲韻:注重聲韻和諧,常用平聲和仄聲相間,以達到音韻上的美感。
  3. 詞藻:追求華麗的詞藻和典雅的語言,常用經典文獻中的詞語和成語。
  4. 格式: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如句子長短相對,結構對稱。

駢體文在古代常用於官方文書、詩歌、對聯等文體中,是中國文學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駢體文的格式化限制也被認為是文學創作的束縛,因此在現代文學中,這種體裁的使用已經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