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伯夷頌》是什麼意思

《伯夷頌》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著的一篇頌文,歌頌了古代聖人伯夷的高尚品德和堅貞節操。伯夷是商朝末年的賢人,與叔齊一同放棄王位,隱居於首陽山,拒食周朝的糧食,最終餓死。韓愈在《伯夷頌》中讚美了伯夷不屈不撓的節義和堅守道義的精神。

《伯夷頌》全文如下:

士之特立獨行,義不苟合,非困於饑寒,非惑於眾多,非畏於強禦,由內心之正也。是故伯夷餓於首陽山,而天下稱其賢。

夫天下之大,士之多,而為人稱者,獨夫子而己。豈其餘皆不足稱乎?非也。蓋其特立獨行,義不苟合,如夫子者,世不數見也。

夫子之餓,非徒餓也。其餓,乃所以明其節也。首陽之山,天下莫不知其高;伯夷之節,天下莫不知其清。夫清者,豈特餓而已哉?

故夫子之餓,所以激乎世也。夫子之死,所以警乎後也。激乎世,警乎後,其意義深遠矣。

夫子之餓,非徒餓也。其餓,乃所以明其節也。首陽之山,天下莫不知其高;伯夷之節,天下莫不知其清。夫清者,豈特餓而已哉?

故夫子之餓,所以激乎世也。夫子之死,所以警乎後也。激乎世,警乎後,其意義深遠矣。

《伯夷頌》通過對伯夷的讚美,韓愈表達了對高尚人格和堅定道義的推崇,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對個人節操和氣節的重視。韓愈在文中強調了個人的獨立精神和對道義的堅持,認為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值得世人學習和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