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長莫及解釋意思

"鞭長莫及"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六》,原意是指鞭子雖然長,但是抽打不到遠處的東西。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比喻力量、影響力或控制範圍有限,無法達到遠方的目標或對遠方的事物無能為力。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馮諼的人,他非常有才華,但是一開始並不為人知。後來,他投靠了齊國的宰相孟嘗君,並為孟嘗君出謀劃策,幫助孟嘗君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有一次,孟嘗君想要攻打一個遠方的國家,但是馮諼告訴他,即使他們的兵力再強大,也無法達到那麼遠的地方,因為"鞭長莫及"。孟嘗君聽從了馮諼的建議,放棄了攻打遠方的計劃。

後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那些因為距離太遠或者力量不足而無法達到目標的情況。例如,一個人在外地工作,可能會感到"鞭長莫及",無法照顧家中的父母;或者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可能會感到"鞭長莫及",無法控制遠方的領土。總之,這個成語強調的是一種無力感,即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實現某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