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什麼意思

「雞肋」一詞源自三國時期的一個典故,與曹操有關。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記載,曹操南征劉備,劉備敗走,曹操佔領了劉備的荊州城。曹操的部下問他是否應該進攻劉備的另外一個據點——江陵。曹操回答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於是,曹操決定進攻江陵。

在進攻江陵的過程中,曹操的軍隊經過了一個叫做「雞肋」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名字來源於當地的一種特產——雞肋。雞肋是指雞的肋骨部分,肉不多,骨頭也不大,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操的士兵在經過這裡時,因為疲憊和飢餓,便開始捕捉當地的雞來食用,發現這些雞的肋骨部分特別難以下咽,於是便將這種雞稱為「雞肋」。

後來,「雞肋」這個詞就被用來比喻那些沒有多大價值,但又不能完全放棄的事物。在中文裡,「雞肋」常常用來形容某些工作、任務或者關係,這些事物雖然沒有太大的意義或者滿足感,但又不能完全放棄,因為放棄它們可能會帶來一些遺憾或者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