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余光中意思

《鄉愁》是余光中的一首著名詩作,發表於1971年。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身處異鄉的孤獨和無奈。詩中運用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和傘,分別代表了詩人與母親、妻子、父親和故鄉的距離和隔閡。

詩的內容如下: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詩中的「我」隨著年齡的增長,所面對的鄉愁對象也不同。從小時侯與母親的隔離,到長大後與愛人的分離,再到後來面對親人的死亡,最後是身處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政治隔閡。每一個階段,「我」都處於一種無法跨越的距離之中,這種距離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余光中的《鄉愁》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台灣人的心態,尤其是那些因為戰亂和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的人們。詩中的情感真摯而感人,觸動了無數人的心靈,成為了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華文文學中廣為流傳的經典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