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淮之橘意思

「逾淮之橘」這個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原意是指淮河以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成了枳樹。這個成語用來比喻環境對事物的影響,或者說是指在不同的環境中,同樣的事物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據說,齊國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時,楚王想要羞辱他,就故意對他說:「齊國沒有人嗎?為什麼派你來?」晏子回答說:「齊國有個規矩,派遣使臣要根據他們的才能和任務。賢德的人被派遣出使賢德的君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被派遣出使楚國。」

楚王不甘心,又設了一個圈套,讓一個犯人從晏子面前經過,並告訴晏子這個犯人是齊國人,因為偷竊被抓住了。晏子說:「這個犯人不是齊國人,他是楚國人。因為齊國人在齊國不會成為盜賊,只有在楚國才會成為盜賊。這就好像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了枳樹。並不是橘樹和枳樹不同,而是因為水土不同。現在這個人在齊國沒有成為盜賊,到了楚國卻成了盜賊,這說明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成盜賊。」

晏子的這番話不僅巧妙地反駁了楚王的羞辱,還揭示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從此,「逾淮之橘」就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環境變化導致的結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