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什麼意思

西曆,又稱為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是國際上最廣泛使用的一種公曆。它是以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大帝時期開始實行的儒略曆(Julian calendar)為基礎,於1582年由羅馬天主教教宗 Gregory XIII 進行改革而得名的。

格里曆的改革主要是為了解決儒略曆與實際太陽年(即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之間的誤差。儒略曆將每年的平均長度設定為365.25日,而實際太陽年約為365.2422日,這導致儒略曆每年多算了約11分鐘,累積下來,每過128年就會多出一天。因此,格里曆將每年的平均長度修正為365.2425日,並且每4年設置一個閏年,閏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則有28天。此外,格里曆還規定,如果某個世紀年(即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不能被400整除,則不設置閏年,這樣進一步提高了曆法的精確度。

格里曆在實施之初主要在天主教國家使用,後來逐漸被其他國家和地區採用,成為國際標準時間系統的基礎。今天,除了少數國家和地區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使用格里曆作為官方曆法。在中國,格里曆也被稱為公曆,以區別於傳統的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