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悽迷意思

"煙雨悽迷"這個詞語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詩詞中,它形容的是一種細雨綿綿、煙霧瀰漫的景象,帶有淡淡的憂傷和迷離的氣氛。其中,"煙"指的是細雨或霧氣,"雨"就是指雨,"悽"有肅殺、悲涼之意,"迷"則是指景象模糊不清,讓人感到迷茫。

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自然景觀,特別是在春天或秋天的時候,細雨綿綿,霧氣瀰漫,整個世界好像披上了一層薄紗,看起來既美麗又帶有一絲憂愁。在文學作品中,這種景象往往會觸發詩人的情感,讓他們聯想到人生的無常、時光的流逝或是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中,"巴山夜雨"就是一種"煙雨悽迷"的景象,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了孤獨和對家人的思念。

總之,"煙雨悽迷"是一個充滿詩意和情感的詞語,它不僅僅描述了一種自然現象,更傳達了一種心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