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意思

"槁木"這個辭彙源自於中國古代漢語,本意是指乾枯的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這個詞常常被用來比喻事物失去生機、乾癟無味,或者形容人因遭受打擊或年老而精神萎靡、缺乏活力。

在《莊子·齊物論》中,有「形固可使如槁木」的句子,意指人的形體可以變得像乾枯的樹木一樣沒有生氣。後來,這個辭彙也被用來形容修行者或隱士的超然物外、心如止水的境界。

在現代漢語中,"槁木"這個辭彙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但在古典文學研究和傳統文化愛好者中,這個詞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