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意思

「李代桃僵」是一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後來被用來比喻以一個事物代替另一個事物,或者用一個替身來代替本尊,以逃避某種危險或懲罰。

成語的出處是《莊子·山木》,原文中的故事是這樣的: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在這個故事中,莊子在山中看到一棵大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保存,不被砍伐。而他的朋友家中的雁,因為不能鳴叫(不成材)而被宰殺。莊子由此得出結論,他認為人應該處於「材」與「不材」之間,既不能太有才能而招致嫉妒和傷害,也不能完全沒有才能而被忽視和淘汰。

後來,「李代桃僵」這個成語就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用來形容以李樹代替桃樹,比喻以一個事物代替另一個事物,或者用一個替身來代替本尊。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種策略或計謀,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犧牲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