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表是什麼意思

星表(Star catalogue)是一份天體目錄,主要包含恆星的位置、亮度、顏色以及其他特徵的數據。這些數據有助於天文學家研究恆星和宇宙的性質。星表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巴比倫和古希臘。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現代星表包含了數十億顆恆星的信息。

一些著名的星表包括:

  1. 波恩星表(Bonner Durchmusterung, BD):19世紀末德國天文學家編制的星表,涵蓋了約550,000顆恆星。

  2. 史密松天體物理台星表(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Star Catalog, SAO):包含約265,000顆恆星的位置和光譜信息。

  3. 恆星亮度和顏色索引星表(Catalog of Stellar Ultraviolet Fluxes, UVBYβ):提供了恆星紫外線輻射的數據,用於研究恆星的物理特性。

  4. 恆星基本信息系統(Hipparcos and Tycho Catalogues):歐洲空間局的Hipparcos衛星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收集的數據,提供了約118,000顆恆星的高精度位置和運動信息。

  5. 全天恆星光譜特徵調查(All-Sky Compiled Catalog of 2.5 Million Stars, ASCC-2.5):包含了約2.5億顆恆星的位置、亮度、顏色和光譜類型的數據。

  6. 恆星基本信息系統第二版(Hipparcos and Tycho-2 Catalogues):Tycho-2星表擴展了Hipparcos的數據,涵蓋了約1000萬顆恆星。

  7. 全天恆星光譜特徵調查第二版(All-Sky Compiled Catalog of 4.5 Million Stars, ASCC-4.5):包含了約450萬顆恆星的位置、亮度、顏色和光譜類型的數據。

  8. 恆星基本信息系統第三版(Gaia Catalogue):歐洲空間局的Gaia衛星正在收集的數據,預計將提供數十億顆恆星的高精度位置、運動和物理特性信息。

星表對於天文學研究至關重要,它們不僅提供了恆星的基本數據,還可以用於天文導航、天體測量學、恆星物理學和宇宙學等領域的研究。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星表將繼續被編制,提供更為詳細和精確的恆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