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死勿去意思

"效死勿去"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原文是:「臣聞之,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若賜之爵,則越席再拜稽首而受。……臣苟有罪,君則賜之死而弗敢辭,君命無所不受;君言無所不聽;君之所好,臣則為之;君之所惡,臣則改之。……臣之節,忠也。君之節,義也。臣雖死,不敢忘也。」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作為臣子,應該忠誠於君主,即使君主有命令要臣子去死,臣子也不應該逃避。也就是說,臣子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包括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履行對君主的忠誠。這個成語強調的是忠誠和犧牲的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觀念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倫理觀念,現代社會已經不再提倡這種盲目的忠誠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