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人是什麼意思

"庶人" 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分類,指的是社會上的一般平民,即非貴族、非官吏的普通民眾。在古代中國,社會階層分為貴族、士、農、工、商等,庶人屬於社會底層,他們沒有特權,需要向國家繳納賦稅,並服徭役和兵役。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庶人的地位和待遇有所不同。在周代,庶人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居住在國都中的平民,稱為"國人";另一類是居住在鄉村的農民,稱為"野人"。國人的地位較高,有時可以參與國家政事。到了秦漢以後,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官僚制度的發展,庶人的地位逐漸下降,成為完全被統治的對象。

在古代文獻中,"庶人" 一詞還可以指代非士族出身的知識分子或官員,這些人在沒有通過科舉考試或沒有得到官方認可之前,也被視為庶人。

總之,"庶人" 一詞是對古代中國社會中非特權階層的一種泛稱,他們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受到的限制較多,生活較為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