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的意思

"平旦"一詞來源於古代漢語,意為黎明、清晨。在古代,一天被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平旦是寅時的開始,也就是現代時間的清晨3點至5點之間。這個時辰太陽即將升起,天色漸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平旦"常常被用來形容清晨的景色或者作為時間背景,給人一種寧靜、清新、充滿希望的感覺。例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有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裡的「白日」即指太陽,而「依山盡」則暗示了太陽即將升起,正是平旦時分。

此外,"平旦"還有「平常」、「平凡」的意思,用來形容事物沒有特別之處,平平常常。但這個意思較為少見,通常還是以「黎明」、「清晨」的意義最為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