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虛烏有意思

"子虛烏有"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子虛賦》和《上林賦》,這兩篇賦的作者是漢代的文學家司馬相如。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虛構的、不真實的事物,用來形容某些事情或東西完全不存在,是虛構出來的。

在《子虛賦》和《上林賦》中,司馬相如描繪了兩個虛構的人物——子虛和烏有先生,他們分別代表著對比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子虛和烏有先生的名字本身就暗示了他們所代表的是虛構的、不真實的象徵。

後來,"子虛烏有"這個詞就被用來形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者用來指那些純粹是虛構的故事、傳說等。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仍然常用,用來表達對某件事或某個說法的質疑,認為它沒有實際的根據,只是一種空想或誇張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