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曆是什麼意思

太陰曆(Lunar calendar),又稱為陰曆,是一種以月亮的相位為基礎來計算時間的歷法。在太陰曆中,一個月的長度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來確定的,即從新月到新月或從滿月到滿月的時間間隔。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天。

太陰曆與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公曆(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不同,後者是陽曆的一種,它以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為基礎,將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均每月約為30.4天。

太陰曆在許多文化中都有應用,尤其是在伊斯蘭教國家,它被用來確定宗教節日和慶祝活動的日期。此外,中國的農曆也是一種太陰曆,它結合了太陽曆的元素,用來指導農業活動和傳統節日。

太陰曆的特點是它的月長度相對固定,但年長度會逐漸累積誤差,因此需要定期插入閏月來調整與太陽年的同步。這種歷法在農業社會中尤其重要,因為它與月亮的相位和潮汐周期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