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的意思嘅

「嘆為觀止」是一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原意是指看到美好的事物或表演,令人驚嘆到極點,不再想看其他的。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事物美好到極點,令人讚嘆不已。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吳國的季札出使魯國,途中經過了徐國和鍾吾國。徐國的國君非常喜歡季札的劍,但是不敢開口要求。季札心裡已經答應將劍送給徐國國君,但是因為他還要出使其他國家,所以暫時沒有給。

當季札出使完回來的時候,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季札便將劍掛在徐國國君的墓上,並說:「我當初已經答應將劍送給您,雖然您已經不在了,但是我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

季札的行為讓人們非常感動,認為他的品德高尚。後來,季札出使到晉國,經過了鄭國,看到了一個名叫師曠的樂師在演奏音樂。師曠的演奏非常精彩,季札聽了之後,讚嘆說:「真是嘆為觀止啊!」

這個成語就這樣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事物美好到極點,令人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