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郎意思

"員外郎"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起源於唐代,原指在尚書省各司中擔任副職的官員。"員"指的是編制內的官員,"外"指的是編制外的官員,"郎"則是對年輕官員的尊稱。因此,"員外郎"就是指在尚書省各司中擔任副職的編制外官員。

在宋代,員外郎的職責和地位有所變化,成為了中央政府各部的次官,即副部長級別的官員。到了明清時期,員外郎的官階有所下降,成為了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中的低級官員,負責具體的事務性工作。

在現代漢語中,"員外郎"這個詞彙已經不再常用,多出現在歷史文獻和古代小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