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主義意思

凱恩斯主義(Keynesianism)是一種經濟學理論和政策主張,由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提出。凱恩斯主義的核心觀點是,經濟活動並不一定會自然地趨向充分就業的均衡,因此需要政府幹預來確保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凱恩斯主義的主要觀點包括:

  1. 有效需求不足:凱恩斯認為,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總需求不足導致了產出和就業的減少。

  2. 政府幹預:為了刺激經濟,凱恩斯主張政府應該通過財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減稅)來提高總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

  3. 貨幣政策:凱恩斯也認為貨幣政策(如中央銀行調整利率)可以作為穩定經濟的另一種工具。

  4. 市場非理性:凱恩斯認為市場參與者可能會因為不確定性而產生非理性的行為,這可能導致經濟波動。

  5. 充分就業:凱恩斯主義的目標之一是實現充分就業,這通常被定義為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的水準。

凱恩斯主義在20世紀中期成為許多國家經濟政策的主導思想,尤其是在西方國家。它幫助許多國家度過了經濟困難時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經濟學家對凱恩斯主義的某些方面提出了批評,尤其是在長期中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字擴大的問題。因此,現代經濟學中存在著對凱恩斯主義的各種詮釋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