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而衰的再字是什麼意思

"再而衰"這個詞語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子曰:『吾聞之,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裡的"再"字是副詞,意思是"第二次"或者"又一次"。"再而衰"是指經過第二次或者又一次的努力之後,力量會開始減弱。這個詞語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發展趨勢,或者是人的精力和能力的變化。在《論語》中,孔子並沒有使用"再而衰"這個詞語,但是他的話語中包含了一個類似的道理,即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如果沒有取得進步或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可能會失去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