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的意思

"侍郎"一詞源於中國古代官職名稱,是中央政府中的高級官員,屬於九品中正制中的第二品。在不同的朝代,侍郎的職責和地位有所不同,但通常都是負責協助尚書(即部長級官員)處理政務,是尚書的副手。

在唐朝,侍郎是尚書省下屬各部的副部長,如吏部侍郎、戶部侍郎、禮部侍郎等,每個部有兩名侍郎,分別稱為「左侍郎」和「右侍郎」。在宋朝,侍郎的職位和名稱基本沿襲唐朝,但到了元朝和明朝,侍郎的職位有所下降,成為正三品或從三品的官員。清朝時,侍郎的職位又有提升,成為從二品或正二品的官員,與尚書的地位更加接近。

除了在中央政府中的職位,"侍郎"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有時被用來形容文雅、有學問的人,或者是在宮廷中侍奉皇帝的近臣。在現代漢語中,"侍郎"這個辭彙已經較少使用,更多的是出現在歷史文獻和古典文學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