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意思表示的不一致

意思表示的不一致(或稱意思表示不一致)是指當事人在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時,其內心真實的意思與外部表達出來的意旨不一致的情況。這種不一致可能發生在當事人單獨的內心思考過程中,也可能發生在當事人與他人進行溝通時。

意思表示的不一致通常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內部不一致:當事人的內心真實意思與其外部表達出來的意旨不一致。例如,甲想要出售房屋,但其內心真實的想法是希望以市價出售,但與買方談判時卻表示願意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出售。

  2. 外部不一致:當事人對外表達的意思不一致。例如,甲與乙進行談判,甲先表示願意以100萬元的價格出售房屋,但後來又表示願意以80萬元的價格出售。

  3. 當事人之間的不一致:當事人之間對於同一法律行為的理解或意思表示不一致。例如,甲與乙簽訂買賣契約,甲認為是買賣契約,而乙認為是租賃契約。

在法律上,意思表示的不一致可能會影響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一般來說,如果當事人的外部意思表示與內心真實意思不一致,且外部意思表示未被誤導或欺詐,則以外部意思表示為準。但如果外部意思表示是因為被誤導、欺詐或其他不當手段而做出的,則可能會導致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或可撤銷。

此外,當事人之間對於同一法律行為的理解或意思表示不一致時,通常會根據當事人的實際行為和交易習慣來確定法律行為的真正意思。如果當事人之間的意見分歧無法解決,可能需要通過訴訟或仲裁來確定法律行為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