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制國是什麼意思

令制國(れいせいこく)是日本古代的行政區劃制度,起源於7世紀末至8世紀初的大化改新時期。這個制度將全國分為多個行政單位,稱為「國」,每個國都有自己的領土和行政中心。令制國的設置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並且有利於徵收賦稅和調動兵力。

令制國的數量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六十六國、五畿七道等幾個階段。六十六國是指全國被劃分為66個令制國,而五畿七道則是指將全國分為京畿地區(包括了京都及其周邊的五個令制國)和東海道、山陽道、山陰道、北陸道、東山道、南海道、西海道等七個區域。

令制國的劃分並不是完全按照地理特徵來分的,有時候是為了政治和行政管理的方便而設置的。每個令制國都有自己的國府(行政中心),國司(行政長官)等官員,負責管理該國的內政、司法、軍事、稅收等事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令制國的制度也發生了變化,到了江戶時代,日本的行政區劃變成了藩制度,令制國的概念逐漸淡出歷史舞台。不過,現在日本的許多地名還保留了當年令制國的名稱,如「京都府」、「大阪府」等,這些都是當年令制國的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