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逝意思

"人琴俱逝"這個成語出自《晉書·嵇康傳》,原意是指嵇康被處死後,他的琴也隨之消失,比喻有才能的人和能表現他才能的物品一同失去了。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有才能的人去世,同時也帶走了他的才華和藝術成就,給人一種深深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嵇康是三國時期魏末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和思想家,以他的才華和個性著稱。他因為不滿當時的政治局勢,拒絕出仕,並與當時的名士阮籍、山濤等人交遊,被稱為「竹林七賢」之一。嵇康擅長彈奏古琴,尤其擅長彈奏《廣陵散》,據說他的琴藝非常高超,能夠使聽者忘我。

後來,嵇康因為不滿當時的權臣司馬昭,拒絕為其效力,最終被誣陷為謀反,於公元263年被處死。在他臨死前,他請求彈奏一曲《廣陵散》,彈奏完畢後,他感慨地說:「《廣陵散》於今絕矣!」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人琴俱逝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