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桴浮於海的意思

「乘桴浮於海」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乘坐木筏子漂浮在海上。其中,「乘」意為乘坐,「桴」指的是木筏或小舟,「浮」是漂浮,「於」是介詞,相當於「在」,「海」自然是指大海。

這句話在《論語》中的原句是:「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這句話表達了孔子的一種感慨,意思是如果他的政治主張不被採納,無法實現他的理想,他可能會選擇隱退,乘著木筏子漂浮到海外去隱居。這裡的「從我者」指的是跟隨他的人,「其由與」則是孔子猜測可能只有子路(孔子的學生,名由)會跟隨他一起隱退。

這句話反映了孔子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同時也表現了他對學生的深厚感情和對他們選擇的尊重。在古代,乘桴浮於海往往象徵著對現實的不滿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是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