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在古文裡的意思

"乃" 在古文中有以下幾種常見的意思:

  1. 於是,就:表示前後兩件事情在時間上緊密相連,或者表示一種順承的關係。 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這裡的「乃」表示順承,即學習了之後,就要時常複習。

  2. 你,你的:表示第二人稱代詞。 例如:「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左傳·僖公三十年》)這裡的「乃」就是指你,即秦穆公。

  3. 竟然,卻:表示轉折,通常用來表達出人意料的結果。 例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這裡的「乃」表示轉折,即君子廣泛學習並且每天反省自己,竟然就能達到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失的境界。

  4. 是,就是:表示確認或強調。 例如:「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荀子·勸學》)這裡的「乃」表示強調,即君子的學習就是這樣。

  5. 僅僅,只:表示數量或程度上的限制。 例如:「今乃得玩之,不亦樂乎?」(《史記·孔子世家》)這裡的「乃」表示僅僅,即現在能夠玩賞這些(書籍),不是很快樂嗎?

  6. 還,又:表示重複或增加。 例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之,必以王為非好聲。」(《孟子·梁惠王下》)這裡的「乃」表示重複,即現在大王在這裡奏樂,百姓聽到了,一定會認為大王不好好治理國家。

  7. 通「迺」,表示轉折,相當於「但是」、「可是」。 例如:「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戰國策·越策》)這裡的「乃」表示轉折,即現在君王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然後才開始尋求謀臣,恐怕太晚了吧。

以上就是"乃"在古文中的幾種常見意思。不同的語境下,"乃"的含義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其確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