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飛不鳴是什麼意思

"三年不飛不鳴"這句成語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原意是指鳥兒三年不飛也不鳴叫,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表現自己,潛心修養或等待時機。後來這個成語也被用來形容人沉潛自守,不輕易展現自己的才能和抱負。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古代有一種名叫鳳凰的鳥,據說它每三年才飛一次,每五年才鳴叫一次。當它飛翔和鳴叫的時候,就會帶來吉祥和好運。因此,人們用"三年不飛不鳴"來形容像鳳凰一樣稀有和珍貴的行為。

在《史記·滑稽列傳》中,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一位名叫東方朔的幽默諷刺人物,他向漢武帝自我推薦時說:"臣東方朔敢自薦,臣少失父母,長無兄弟,獨學無友,三年不飛不鳴,隱居深山,修身養性,今來應詔,願為陛下效忠。"這裡東方朔是用這個成語來比喻自己雖然不常出現在人前,但一直在默默準備,等待適當的時機來展現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