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三山名詞解釋是什麼意思

"一池三山"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一種布局模式,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唐代和宋代。這種布局模式通常出現在皇家園林或者大型私人園林中,其特點是在園中挖出一方池塘,然後在池塘周圍或其中間布置三座小山,以此來模擬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景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池三山"往往與長生不老、隱居修煉等神仙思想相聯繫。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人們相信只要能夠到達這些地方,就能獲得長生不老之術。因此,在園林中模仿這種布局,不僅有美化環境的作用,還有祈求長壽、避世隱居的寓意。

"一池三山"的具體含義如下:

一池:指園中的池塘,代表大海或者江河。 三山:指池塘周圍或其中的三座小山,分別代表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

這種布局模式在中國園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許多著名的古典園林,如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等,都採用了"一池三山"的布局理念。此外,這種模式還影響了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園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