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ferroni correction意思

Bonferroni correction是一種用於多個假設檢驗的統計方法,用於控制I型錯誤(即錯誤地拒絕了實際上成立的假設)的發生率。這種方法是由義大利統計學家卡洛·波爾-費雷羅(Carlo M. Bonferroni)在1936年提出的。

在單一的假設檢驗中,我們通常設定一個顯著性水平(如α=0.05)來控制I型錯誤的發生率。但是,當進行多個獨立的假設檢驗時,如果每次檢驗都使用相同的顯著性水平,那麼I型錯誤的總體累積機率(即 Family-Wise Error Rate,FWER)將會增加。Bonferroni correction通過調整顯著性水平來控制FWER。

Bonferroni correction的基本思想是,將原始的顯著性水平α除以進行檢驗的數量k,得到一個更嚴格的顯著性水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在任何單個檢驗中,錯誤地拒絕真正成立的假設的機率不會超過原始的α水平。

更嚴格的顯著性水平(稱為Bonferroni校正水平)計算如下:

[ \alpha_{Bonferroni} = \frac{\alpha}{k} ]

其中,k是進行檢驗的數量。

例如,如果我們進行5次獨立的假設檢驗,並且想要保持FWER在5%的水平,那麼每次檢驗的Bonferroni校正水平將是:

[ \alpha_{Bonferroni} = \frac{0.05}{5} = 0.01 ]

這意味著,在Bonferroni校正下,每次檢驗的顯著性水平從0.05降低到了0.01。這樣的結果是,檢驗統計量需要有更大的值才能達到顯著性,從而減少了I型錯誤的發生率。

然而,Bonferroni correction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它可能會導致II型錯誤(即錯誤地保留了實際上不成立的假設)的發生率增加,因為更嚴格的顯著性水平使得檢驗變得不那麼敏感。此外,Bonferroni correction假設所有檢驗都是獨立的,但實際情況中,不同檢驗之間的相關性可能會影響校正的效果。

因此,Bonferroni correction通常被視為一種保守的方法,它在多個假設檢驗中提供了更強的控制I型錯誤的保證,但可能會犧牲一些檢測真實效果的能力。在實際套用中,研究者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是否使用Bonferroni correction,或者考慮其他多重比較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