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古代意思

"闢"這個字在古代漢語中有多種含義,但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以下是一些古代的含義:

  1. 開闢:開創,開拓。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乃令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這裡的「闢」就是開闢的意思。

  2. 排除:除去,驅除。如《漢書·武帝紀》:「元封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顏師古註:「闢,除也。」

  3. 通「僻」,偏僻,荒遠。如《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權自出巡行圍,會稽太守淳于式表權輒奪百姓谷帛,以充軍用。」裴松之註:「闢,通『僻』,謂荒遠之地也。」

  4. 通「僻」,邪僻,不正。如《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謂十二子者,皆非先王之法也,非先王之法,則不聽。」楊倞註:「闢,通『僻』,邪也。」

  5. 通「避」,躲避,逃避。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杜預註:「闢,通『避』,逃避也。」

  6. 通「睥」,斜視,側目。如《詩經·小雅·巷伯》:「彼譖人者,誰適與謀?」毛傳:「闢,通『睥』,睥睨也。」

以上是「闢」字在古代漢語中的一些含義,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這些含義,這個字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作地名,如「闢邪」、「闢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