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鴆止渴意思

"酣鴆止渴"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郭玉傳》,原意是指用毒酒來解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來解決眼前的問題,只圖一時之快,而不顧後果。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只追求短期效果,而不考慮長期利益或不良後果的行為。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後漢時期,有一個名叫郭玉的醫生,醫術非常高明。有一次,漢和帝得了重病,很多醫生都治不好。郭玉被召進宮中為漢和帝治病。郭玉診斷後,開出了一種藥方,漢和帝服下後很快就痊癒了。漢和帝非常高興,賜給郭玉很多金銀財寶。

但是,郭玉卻並不高興。他對人說:「我雖然治好了皇帝的病,但用的卻是『酣鴆止渴』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我擔心皇帝的病會復發,而且下一次會更加難以治療。」

果然,不久後漢和帝的病又復發了,而且比上次更加嚴重。郭玉再次被召進宮中,但他已經無能為力了。漢和帝最終不治身亡。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酣鴆止渴"是一種不徹底的解決方法,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應該尋找根本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只圖一時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