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北意思

"逐北"這個辭彙源自中國古代漢語,它的本意是指追逐敗逃的敵人。在古代戰爭中,如果一方戰敗逃跑,另一方就會追擊逃亡的敵人,這種行為就被稱為「逐北」。

逐北這個辭彙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尤其是在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和散文里。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定雌雄。漢王不聽,項王乃引兵東去,漢王遂北。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王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在這個故事中,項羽在與劉邦的戰爭中失敗,被迫逃亡,劉邦的軍隊在後面追擊,這就是「逐北」的典型例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北這個辭彙的意義逐漸擴展,也可以用來比喻追逐某種目標或理想,或者是追求某種利益或權力的行為。在現代漢語中,逐北這個辭彙已經不太常用,但它仍然保留在某些成語和典籍中,如「逐北追亡」、「北逐南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