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成語意思

"退避三舍"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文公重耳的故事。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為了避免衝突或表示禮讓,主動退讓很遠的距離。

晉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間,曾經得到過楚國的庇護。後來,晉文公成為晉國國君,晉楚之間發生戰爭。在戰前,晉文公為了表示對楚國的感激和禮讓,主動將軍隊後撤了九十里(即"三舍"),以避免直接衝突。這個舉動體現了晉文公的寬厚和禮讓精神,也成為了後人稱頌的典範。

現在,"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為了避免衝突或表示禮讓,而主動退讓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