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意思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原意是指春秋時期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國國君成王的一次會面中,承諾如果兩國交戰,晉軍將後退九十里以避免衝突。這裡的「三舍」指的是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

成語「退避三舍」後來引申為表示主動退讓、避免衝突或者表示禮讓、謙讓的意思。它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有意識的退讓行為,以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或者避免不必要的爭端。

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為了避免衝突或矛盾,主動採取退讓的態度或行為。例如,在處理國際關係、商務談判或者個人糾紛時,一方可能會採取「退避三舍」的策略,以期達到和平解決問題或者維護和諧關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