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惑、造業、受苦意思

"起惑、造業、受苦"是佛教用語,它們分別代表了輪迴中的三個階段或三個連續的過程:

  1. 起惑(惑起):指的是產生煩惱或疑惑。在佛教中,煩惱(惑)通常指的是無明(avidyā),即對真理的無知,或者對因果律的不理解。這種無知導致了對自我(我執)和他者(法執)的錯誤認知,進而產生了各種煩惱,如貪婪、嗔恨、嫉妒、驕傲等。

  2. 造業(業造):指的是由於煩惱的驅使而產生的行為或行動。在佛教中,業(karma)是指由意圖引導的行為,它會產生相應的果報。這些行為可以是身業(身體的行動)、語業(言語的表達)或意業(心念的活動)。

  3. 受苦(苦受):指的是由於過去的業力而承受的結果或苦果。在輪迴中,個體會根據其善惡業的不同,經歷各種不同的生命形式和體驗,包括快樂和痛苦。這些苦果可以是現世的苦難,也可以是來世的果報。

這三個階段形成了一個連續的循環,即輪迴。個體在輪迴中不斷地經歷起惑、造業和受苦的過程,除非他能夠覺醒(如達到涅槃)並終止這個循環。佛教的修行目標之一就是通過智慧和善行來減少煩惱,從而減少惡業的產生,最終達到解脫苦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