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了夫人又折兵意思

"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成語出自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比喻在同一事件中既失去了重要的東西,又遭受了損失,情況變得更加糟糕。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在處理事情時,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還付出了更多的代價,結果是雙重的損失。

這個成語的典故來自三國時期,與孫權、周瑜和劉備有關。當時,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被作為政治聯姻的工具,嫁給了劉備,以換取劉備的支持。然而,這樁婚姻並不順利,最終孫尚香被帶回東吳,劉備則失去了這個政治盟友。這就是所謂的"賠了夫人"。

後來,在赤壁之戰後,劉備為了奪取荊州,與東吳的周瑜合作。周瑜設計讓劉備的軍隊攻打荊州南部的四郡,自己則率兵攻打荊州北部的襄陽。結果,劉備的軍隊雖然成功奪取了四郡,但周瑜的軍隊在攻打襄陽時卻遭到了曹操的伏擊,損失慘重,這就是所謂的"折兵"。

因此,"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個成語就形容了劉備在這段歷史中的雙重損失。在現代中文中,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任何類似的情況,即在同一事件中遭受了雙重的打擊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