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

意思表示的真意解釋,是指在法律上,當事人之間的合意或協議,應根據他們的真實意圖來解釋,而不是僅僅依據他們所使用的文字或表達方式。這個原則適用於各種法律關係,包括契約、遺囑、信託等。

在解釋意思表示時,法院或仲裁機構會考慮以下因素來確定當事人的真實意圖:

  1. 當事人的行為和言語:這包括他們在談判和簽訂協議時所說的話,以及他們的書面檔案和電子郵件。

  2. 當事人的背景和情況:這包括他們的教育水平、職業、語言和他們在簽訂協議時所處的環境。

  3. 當事人的相互關係:這包括他們之間的信任程度、過去的交易和相互往來。

  4. 客觀標準:即使當事人的真實意圖可能與他們所使用的文字不同,但如果這種意圖在客觀上是合理的,並且符合一般商業慣例,那麼法院也可能會尊重這種意圖。

  5. 協議的目的:解釋協議時,法院會考慮協議的目的,以及如何解釋才能最好地實現協議的目的。

例如,如果A和B簽訂了一份契約,契約中寫明A將在一個月內交付100個「單位」給B,但A實際上打算交付的是100個「箱」,而B也知道這一點,那麼法院可能會根據當事人的真實意圖來解釋契約,認為契約中提到的「單位」實際上指的是「箱」。

真意解釋的原則旨在確保法律上的意思表示能夠反映當事人的實際意圖,而不是僅僅依據文字表面意義來解釋。這有助於確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並且有助於促進交易的安全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