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意思

"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 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原文是:「子曰:『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人自以為自己聰明伶俐,就不願意學習。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具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不需要通過學習來獲得知識和技能。這種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自負而錯過了很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孔子在這裡通過與子貢的對話,表達了他對學習和知識的看法。他認為,學習不是單純地記憶和積累知識,而是要有一個中心思想或原則來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個中心思想或原則,就是「一以貫之」的「一」。孔子強調的不是學習的數量,而是學習的質量和深度,以及學習過程中對道的理解和應用。

因此,「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這種態度是不符合孔子所提倡的學習精神的。學習不應該是自負和懶惰的藉口,而應該是一種不斷進步和提升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