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灶是什麼意思

腔隙灶(Lacunar infarct)是腦部缺血性病變的一種,通常是由於腦血管狹窄或阻塞導致的小範圍腦組織壞死。"腔隙"一詞來自拉丁語"lacuna",意指小坑或空洞。腔隙灶通常直徑小於1.5厘米,形狀不規則,常見於深部腦組織,如基底節、丘腦和腦橋等部位。

腔隙灶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小穿通血管(perforating arteries)的阻塞,這些血管從大腦中動脈或椎基底動脈分支出來,進入腦組織的深部。當這些小血管阻塞時,它們供應的腦組織就會缺血壞死,形成腔隙灶。

腔隙灶的發生原因可能包括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血液凝固異常等。在高血壓患者中,由於長期高血壓導致的血管損傷,腔隙灶尤其常見。

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輕度偏癱、感覺異常、共濟失調、言語障礙等。由於腔隙灶通常較小,症狀一般較輕微,且恢復較快。然而,多發性的腔隙灶可能導致累積性的腦功能損害。

診斷腔隙灶通常依靠腦部影像學檢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電腦斷層掃描(CT)。MRI特別敏感於檢測腔隙灶,因為它能夠清晰地顯示腦組織的結構和微小的缺血損傷。治療主要是針對導致腔隙灶的潛在病因,如控制高血壓、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