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的意思

「秋毫之末」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意是指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的尖端,比喻事物極其細微。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人的觀察力非常敏銳,能夠注意到極其微小的細節。

在《莊子·齊物論》中,這個成語的使用是這樣的:「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道的角度來看,再大的事物也比不上秋毫之末,再長壽的人也比不上夭折的嬰兒。莊子在這裡用這個成語來表達他對於事物相對性的看法,他認為事物的價值和大小是相對的,取決於人們觀察的角度和方式。

在現代漢語中,「秋毫之末」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對細節的關注和把握,比如「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真是秋毫之末,讓人佩服」,就是指他對問題的分析非常細緻入微,甚至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