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是什麼意思

"白馬非馬"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古代的哲學討論,特別是關於名實關係的爭議。這個詞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公孫龍子·白馬論》,其中記載了戰國時期辯士公孫龍與孔子的弟子顏淵之間的一場辯論。

公孫龍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辯論,他認為"白馬"和"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的論點是,"白馬"不僅僅是一種顏色(白色)加上一個物種(馬),而是指特定的個體,而"馬"則是一個普遍的概念,可以指任何馬,不論其顏色。因此,"白馬"並不等同於"馬",這就是"白馬非馬"的含義。

這個論點在哲學上是有意義的,它挑戰了人們對事物分類和命名的直觀理解,提出了名實關係的複雜性。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個論點往往被用來指那些玩弄文字遊戲或是在辯論中過於糾結於字面意義而忽略了實際情況的行為。

總之,"白馬非馬"這個詞語代表了一種對概念和現實之間關係的哲學思考,同時也常被用來形容那些過於狹隘或字面地理解事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