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忌醫的意思

"疾忌醫"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原意是指人生病了卻忌諱看醫生,比喻有錯誤或問題卻不願意正視和改正,害怕尋求幫助或解決方案。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人因為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或缺陷,而不敢尋求正確的幫助或建議,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說,古代名醫扁鵲曾經給秦國的國君看病,發現國君有嚴重的疾病,但是國君因為害怕承認自己的病情,而不願意接受扁鵲的治療,最終導致病情惡化,無法救治。扁鵲後來感慨地說:「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病在皮膚肌肉之間,可以用熱水熨療治好;病在血脈,可以用針灸治好;病在腸胃,可以用酒劑治好;但是如果病在骨髓,就連掌管生命的神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國君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就無能為力了。

這個成語的教訓是,有病就要及早治療,不能因為害怕或驕傲而拖延或拒絕治療,否則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同樣的道理,有錯就要及早改正,不能因為面子或自尊而掩飾或忽視錯誤,否則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疾忌醫"被用來提醒人們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並且尋求適當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