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意思

"玉石俱焚"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意是指在戰亂中,好的和壞的東西都一起被毀掉了,不分好壞。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比喻在某種災難中,無論好壞,都受到了同樣的損害。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秦朝末年,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在項羽攻占秦朝首都鹹陽後,有人勸他應該定都鹹陽,以控制天下。但是項羽卻因為思念家鄉,想要東歸。他對勸他定都的人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他還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項羽放棄了定都的計畫,準備東歸。有人勸他燒掉鹹陽的宮室,以免留給敵人。項羽聽從了建議,放火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還沒有熄滅。這就是所謂的「玉石俱焚」。

在這個故事中,「玉石俱焚」指的是項羽在燒毀秦朝宮室時,不僅燒掉了有價值的文物和建築,也燒掉了無價值的雜物,一切都被毀掉了。後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在災難中,好壞不分,一切都被損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