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意思

"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這句話出自《莊子·齊物論》,其中的「炳燭」指的是點燃的蠟燭,比喻微弱的光明;「昧行」則是指在黑暗中行走。整句話的意思是:點燃蠟燭所帶來的光明,與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相比,哪個更好呢?

這句話是莊子用來比喻知與不知的區別。在莊子的思想中,知識並不一定能帶來真正的理解,有時候人們自以為的「明」可能只是相對的,就像在黑暗中點燃的蠟燭一樣,雖然有光,但與白晝的明亮相比,仍然是非常微弱的。因此,莊子通過這個比喻來表達對知識和認知的懷疑,以及對真正「明」的追求。

這句話也反映了莊子對對立概念的相對性看法,他認為事物的對立面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並且相互依存。在這個意義上,「炳燭之明」與「昧行」的對比並不是要分出優劣,而是要提醒人們認識到知與不知的相對性,以及追求更高層次的理解和智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