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是什麼意思

洋務運動,又稱為晚清洋務運動或清末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統治者與士紳階層為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而對軍事、經濟、教育和科技等方面進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其主要內容包括:

  1. 軍事改革:引進西方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建立現代化的海軍和陸軍,如創建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等。

  2. 經濟改革:開辦工礦企業,引進西方機器生產,試圖建立近代工業基礎,如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漢陽鐵廠等。

  3. 教育改革: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引進西學,如創立同文館、廣方言館等。

  4. 外交改革:試圖通過與西方國家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購買外國武器,聘請外國顧問等方式來增強國力。

洋務運動的領導人物包括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他們被稱為「洋務派」。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和制度上的限制,洋務運動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清朝的內憂外患,最終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慘敗和隨後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暴露了洋務運動的局限性,運動也隨之逐漸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