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利賽人意思

法利賽人(Pharisees)是古代猶太教的一個派別,出現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的羅馬佔領時期。他們的名字可能來源於希臘詞「pharisaios」,意為「分離者」,這表明他們試圖與那些被認為不潔或非正統的人和行為保持距離。

法利賽人在猶太社會中是一個知識分子和宗教精英的群體,他們強調遵守摩西律法(Torah)的細節,以及後來的拉比傳統(口傳律法,即塔木德)。他們注重個人道德和宗教儀式的純潔,並且在社區中擔任教師和領導者的角色。

在耶穌基督的時代,法利賽人是猶太社會中一個有影響力的群體,他們與撒都該人(Sadducees)、艾塞尼人(Essenes)和奮銳黨人(Zealots)等其他猶太教派別相對立。在《新約聖經》的記載中,法利賽人經常與耶穌和他的門徒發生衝突,因為他們不滿耶穌的教導和行為,認為他違反了他們所理解的律法。

雖然法利賽人在耶穌時代是一個重要的宗教派別,但隨著羅馬帝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加劇,尤其是在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毀後,他們的影響力逐漸減弱。最終,法利賽人的傳統與實踐融入了猶太教的其他分支,特別是成為了拉比猶太教(Rabbinic Judaism)的基礎。